中新网深圳6月30日电 (记者 郑小红 郭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9日举办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研讨会暨《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新书发布会。
来自内地与香港政界、学界、商界等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交流,共同为推进香港高质量发展、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言献策。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介绍了《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一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过程,并就香港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研讨会暨《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供图
他指出,国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当前,发展成为香港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特别重要的主题,是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围绕香港发展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不可替代,要继续充分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要着力巩固香港金融、贸易、航运、专业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要大力提升香港创新科技、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客座讲师朱兆麟针对香港新田科技城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建立选拔机制,咨询业界意见并及时公布企业落户计划,为新田建设一流科技城提供更多思路、思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香港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尽管面临土地、企业、产业链、人才等方面的挑战,香港仍然具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独特优势,比如基础研究、国际资源、金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认为,当前,金融中心呈现出“两超多强”格局,亚洲之内还没有经济实力与纽约、伦敦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因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提升能级,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第三极。
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先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特区政府人才政策的最新发展。他建议支持内地跨国大型科技企业在香港布局,留住本地科研人才;探索内地与香港人才共享;支持香港高校在河套地区布局,吸引全球科创人才。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建议,深港联手建设“河套科创自由港”,推动深港科技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跨境流动到自由流动,通过河套科创自由港建设,为香港新田科技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力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完)
中新网拉萨6月30日电 (记者 赵朗)拉萨即将迎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该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两届,是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设立的唯一一个永久分会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拉萨深挖资源潜能、拥抱数字经济的发展新优势。
图为俯瞰拉萨城。资料图 江飞波 摄
作为大会唯一的永久分会场,拉萨到底有哪些数字经济潜力优势?30日在此间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给出了更多答案。
拉萨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威介绍,本届高峰论坛共设置“1+7+1+1+3”活动框架,包括举办1场开幕式暨“数字之夜”城市脉搏点亮仪式,组织主论坛和7个专题论坛,开展1周数字经济体验周,组织1场数字经济专题招商引资大会,配套3个城市数字特色应用场景。
他说,本届论坛层次高、规模大。目前,已邀请到“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和数字经济企业家以及兄弟省市政府机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共120余人出席论坛相关活动。活动期间除举办7场高水平的论坛外,还将发布一系列拉萨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
以会兴业、以业兴产,全面拓展发展新空间。本次活动在拉萨文化体育中心篮球馆设立数字经济企业展,参展的西藏区内外企业超过50家,其中,区外龙头和知名企业占71.4%,既是一场高原数字应用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前沿的最新体验。同时,活动期间,还将举行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和集中签约仪式,促进一批项目落地,助推拉萨数字经济集群发展。
赵威介绍,拉萨数字基础更具承载力,网络超前布局,成功申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率先在西藏全区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完成54个政府网站IPv6升级改造。数字应用更具创造力,数字化改造蔬菜种植基地,打造设施农业数字化示范区,建设牦牛管理平台,传统农牧业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创建“萨都办”掌上政务服务品牌,810个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政务服务可办率达到100%。发展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景区覆盖率达65.5%。
拥有政治、区位和环境多重优势
近年来,拉萨市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供给,深入推进“数兴城”,统筹布局“数字拉萨”建设,协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辐射南亚的大数据产业基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拉萨数字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拉萨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刘小斌介绍,拉萨发展数字经济主要有以下优势:
政治优势。中央关心、全国支援是拉萨各项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障。拉萨获批开通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并投入试运行,通信精细化管制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为数字桥梁跨越喜马拉雅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11月,拉萨获批建设全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进一步加速“数字拉萨”“绿色拉萨”创新发展步伐。北京、江苏两省市大力支持拉萨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推动数据存储、算力等服务需求由拉萨承接,帮助拉萨开展人才队伍培养,为拉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区位和环境优势。拉萨是背靠祖国、连接南亚的重要枢纽,是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上的中心城市,具有深化国际合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拉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具有低温低压低氧低硫低湿的环境优势,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为13.5℃,空气含氧量、干空气能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大型数据中心的运行。同时,拉萨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构成了拉萨发展数字经济的资源“双引擎”,有望在世界屋脊打造“成本最低”的超算中心。
政策优势。拉萨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成立由拉萨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拉萨”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每月18日为上门助企扶企日,所有副市长前往企业上门服务。聚焦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集成推出税收上市金融政策、招引项目投资奖励、企业经营发展扶持、生产经营要素保障、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助企为企惠企服务等六大类30条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
数字经济带来百姓生活便利
刘小斌介绍,近年来,拉萨数字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协同部署、资源共享,网络通讯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大大提高,网络购物、视频通讯、刷短视频在农牧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数字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拉萨市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在“萨都办”掌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接入门票预约、医保卡服务、工资查询、实时公交等87个便民应用,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拉萨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的平均承诺时限为5.37工作日,平均跑动次数0.32次,法定时限基础上的平均压缩比例、即办件数量占比、四级深度数量占比分别82.92%、45.35%、69.19%,稳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普惠便捷。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刘小斌举例,在教育方面,远程课堂搭建起北京、拉萨两地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出行方面,智能公交站牌能够快速掌握公交车到达时间,更方便群众出行;在文化方面,利用云图书馆平台,将市图书馆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升级改造拉萨市群艺馆公共服务云数字文化设施,将大量文艺文化活动素材、培训课程、文艺演出视频等上传至云平台,方便群众观赏和学习平台上各种资源。
据悉,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将于7月4日至7日与北京主场活动同步举行,拉萨元素将同步呈现北京主会场。本次论坛由拉萨市人民政府主办,拉萨高新区承办,拉萨经开区、文创园区协办,继续以“数据桥梁跨越喜马拉雅”为主题,将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全面展现拉萨数字经济新成就、数字应用新成果,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共赢的广阔平台。(完)